top of page
躺在草地上

感覺統合理論基礎-1

  • 作家相片: MEI-SHU
    MEI-SHU
  • 2023年8月9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今天我們要來談談感覺統合的理論基礎,這個理論是由美國南加州大學Ayres博士於1960年初提出的。


強調大腦接收各種感覺刺激的訊息輸入,例如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前庭感覺、本體感覺及內感覺、嗅覺等等之後,經由調節、組織及整合,使我們能夠維持適當的警醒度和專注力,進而作出對環境適應性的反應、行為及運用恰當的技巧,以達成與不同環境有效、且順利的互動。

感覺統合理論基礎中,大致有三個要點:包含

  1. 感覺訊息調節、組織和整合

  2. 內在驅動力:而多次面對挑戰>挫折>努力解決問題>完成任務的循環,可以提升孩子內在驅動力,提升動機。

  3. 大腦神經可塑性



在1965至1989年間,Ayres將常見的問題模式,分成五類:

  1. 觸覺和動作計畫不佳(1965,1966,1969,1972,1977 & 1989)

  2. 視知覺和視覺運用不佳 (1965,1966,1969,1972,1977 & 1989 )

  3. 前庭感覺、姿勢控制和雙側協調不佳 (1965,1966,1969,1972,1977 & 1989)

  4. 調節不佳:觸覺防禦、過高或過低的感覺反應 (1965,1966, 1969, 1972)

  5. 其他,如聽覺語言、體感覺知覺等 (1969,1972,1977,1989)


在1988年,Mulligan也整理出相似的模式:

  1. 雙側整合和順序性

  2. 體感覺運用

  3. 視覺運用

  4. 體感覺知覺

  5. 姿勢/動眼控制


而在評估一個孩子的感統問題時,依據 Schaff Mailloux 在2015年提出的實務流程,我們會參考並以下列步驟為基礎來進行:

  1. 列出孩子的優勢和參與活動時遇到的挑戰

  2. 進行完整的評估

  3. 產生假說

  4. 發展出量化的目標

  5. 確認如何評估結果

  6. 設定不同階段的介入

  7. 進行介入

  8. 結果評估和檢視進程


觀察或評估之後,當發現孩子有感統相關的問題,我們會針對不同項目進行治療,大腦的感覺統合是一個非常動態的過程,需要的時間也長,通常需持續進行3-6個月,甚至更長,才較能看到穩定的效果及適應性的改變。

下一篇文章我們將來介紹利用感覺統合治療,我們可以觀察到哪些面向的改變唷!


Comments


©2022 by HumanOT- 咻曼職能治療師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